當年
我們都年輕
眼神裡流轉的
儘是迷惘
心底處
則是挫折一樁又一樁
不知所以地....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一句老八股
在老師和父母親的口中
反覆地迴盪
是耳提面命
也是告誡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在媒體的版面
連篇累牘
是勵志故事
也是傳達年輕人
成功的法門
進入二十一世紀
時代不同了
但一樣迷惘
也一樣挫折
難不成
這是年輕的本質?
不 不 不
是經濟不景氣
是社會環境不好
是民進黨惹的禍
是阿扁的錯
大家都這麼說
要不然咧
一個年輕人
抱著夢
望向成功的標的
卻遲遲不能黃袍加身
是怎樣呢
可都忘了?
即便年少輕狂
或幼稚無知
多少人
還是成就了人生
熱情 自我能力
還有健康的身心
乃是成功者之所賴
誰能否認
這些特質的養成
絕非一朝一夕
時代的巨輪
自古轉動至今
不曾稍歇
年輕人面對的競爭
也不曾稍減
這是一個流傳已久
難以逃避的嚴苛考驗
要適應 要克服
年輕人得有
一股掙脫迷惘
克服挫折的動力
這動力已被重創
八年了
這是社會欠年輕人
即刻該還的
基本價值
老師們
父母們
媒體諸公們
都請回到人性質樸的一面
用真心面對年輕人吧!
即時新聞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擦拭非我族類的漬痕
記得嗎
臺北曾有座中山橋
或許說
是明治橋吧
跨越基隆河的橋墩
架構出
建築與藝術的交會點
花崗石砌成的磨光欄杆
還有青銅鑄成的橋燈
鋪陳了
典雅的橋面設計
多少當時的文人雅士
曾經陶醉
曾經流連
那是一段
屬於臺灣的美麗記憶
在經濟起飛的影子裡
大建設 大開發
是必然要的
橋面拓寬
欄杆 橋燈 都消失了
是礙了交通
還是礙了眼
後來
那就是一條橋
在圓山的夕陽餘暉中
飄搖的一條橋
終究還是拆掉了
在 2002 年12月
據說是
防汛考量
姑且相信吧
拆卸下來的原材區塊
還編了號
一年之後要重建的
文化的記憶
會再回來
別擔心
2008年4月了
屬於中山橋
那些編了號的區塊
彷彿失去姓名的囚犯
靜靜地
在基隆河畔
聆聽河水嗚咽
五年了
還有多少個五年
得囚禁在那兒
接受教化
或是等候侵蝕
風化為屍塊
有個構想
聽說已經浮現
凱達格蘭大道前的
總統府
擬化身為博物館
可行 可行
超完美地可行
也許變成古根漢
也許是Smithonian
總之
不是總督府
不是總統府
突然之間
像是解開了一道大謎題
原來
言者並無意
聽者卻有心
答案是
中山橋已然
在歸宿中
溫良恭儉讓的特質
果然完美
沾不得 一絲
非我族類的漬痕
就盡力擦拭吧
臺北曾有座中山橋
或許說
是明治橋吧
跨越基隆河的橋墩
架構出
建築與藝術的交會點
花崗石砌成的磨光欄杆
還有青銅鑄成的橋燈
鋪陳了
典雅的橋面設計
多少當時的文人雅士
曾經陶醉
曾經流連
那是一段
屬於臺灣的美麗記憶
在經濟起飛的影子裡
大建設 大開發
是必然要的
橋面拓寬
欄杆 橋燈 都消失了
是礙了交通
還是礙了眼
後來
那就是一條橋
在圓山的夕陽餘暉中
飄搖的一條橋
終究還是拆掉了
在 2002 年12月
據說是
防汛考量
姑且相信吧
拆卸下來的原材區塊
還編了號
一年之後要重建的
文化的記憶
會再回來
別擔心
2008年4月了
屬於中山橋
那些編了號的區塊
彷彿失去姓名的囚犯
靜靜地
在基隆河畔
聆聽河水嗚咽
五年了
還有多少個五年
得囚禁在那兒
接受教化
或是等候侵蝕
風化為屍塊
有個構想
聽說已經浮現
凱達格蘭大道前的
總統府
擬化身為博物館
可行 可行
超完美地可行
也許變成古根漢
也許是Smithonian
總之
不是總督府
不是總統府
突然之間
像是解開了一道大謎題
原來
言者並無意
聽者卻有心
答案是
中山橋已然
在歸宿中
溫良恭儉讓的特質
果然完美
沾不得 一絲
非我族類的漬痕
就盡力擦拭吧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流淚的西藏
那一天
槍聲乍響
在拉薩
只剩
靜默的呼吸聲
愕然 茫然
都寫在人民的臉上
有些人卻再也沒了氣息
流淚的西藏
彎腰 祈求
只盼望
文化的種子
繼續發芽 茁壯
但給的說法是 暴動
然而
大批持袈裟的武警
若非為了集體唸佛去
那是…
威嚇下的西藏
眼眶是乾枯的
但淚痕還在
泛著傷悲 無奈
孤獨而堅定地
望向全世界
無所不在
溫暖的目光
該寒心? 或悲哀?
把酒言歡 觥籌交錯間
臺灣人的眼裡
沒有溫暖
在面對西藏的眼淚時
是刻意
還是麻木不忍?
有那麼多人
看來
是沒擔憂過
同樣的命運
會發生
在
過去的圖博
現在的西藏
未來的臺灣
槍聲乍響
在拉薩
只剩
靜默的呼吸聲
愕然 茫然
都寫在人民的臉上
有些人卻再也沒了氣息
流淚的西藏
彎腰 祈求
只盼望
文化的種子
繼續發芽 茁壯
但給的說法是 暴動
然而
大批持袈裟的武警
若非為了集體唸佛去
那是…
威嚇下的西藏
眼眶是乾枯的
但淚痕還在
泛著傷悲 無奈
孤獨而堅定地
望向全世界
無所不在
溫暖的目光
該寒心? 或悲哀?
把酒言歡 觥籌交錯間
臺灣人的眼裡
沒有溫暖
在面對西藏的眼淚時
是刻意
還是麻木不忍?
有那麼多人
看來
是沒擔憂過
同樣的命運
會發生
在
過去的圖博
現在的西藏
未來的臺灣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側觀民進黨敗選
千禧之年
臺灣的政治
首見轉折
芳齡二十的第一個本土政黨
爾後
再也不被賦以聖潔之名
遭輪替的國民黨
則處處妝點 塗抹
是媒體的渲染
沒錯
但人民相信了
這塊土地上的這一群人
輕視自我
已成習性
羞於面對自己不完美的母親
就不意外了
算是另一個驚嚇吧
何來如此多的清高之徒
~自命乎?
競相數落自己母親的不完美
是為切割
還是怕虛幻的尊貴印象
不能突顯
2008年
臺灣政治再次站上轉折點
這一戰
民進黨失敗了
但留下
可供千古傳頌的
敗選風範
而昔日支持者的
熱情不再
是此刻民進黨的窘境
因果呢?
反省-
應該是帖良方
不解 不解
矛頭都不是自己
檢討始終是別人
好似在迷宮中
各自以亂槍制裁失敗者
而開槍的人
竟然那麼多
政治
有是非 也有黑白
在運作過程
卻不一定有
全然的個人公平
得利與吃虧
這筆帳
要集體來盤算
過度在意個人的得失與榮辱
通俗來說
無異是
弄壞一鍋粥的老鼠屎
這樣的人
不應該來淌這渾水的
長期以來
民進黨支持者
在乎的
無非是一種發自內心
風雨同舟
凝聚一體的感覺
那是一股無私的力量
是感動支持者
激發熱情的泉源
而今 消退了
橫在眼前的結局
對民進黨而言
怎一個慘字可形容?
但民心向背
是政治的鐵則
輪替也因此而必然
只是
先不論福禍
臺灣會再是一顆
油蔴菜子?
飄浮無定向
一如從前
如果這算是
臺灣的一道傷痕
蒼天能否給個答案
復原的機會
有幾許
臺灣的政治
首見轉折
芳齡二十的第一個本土政黨
爾後
再也不被賦以聖潔之名
遭輪替的國民黨
則處處妝點 塗抹
是媒體的渲染
沒錯
但人民相信了
這塊土地上的這一群人
輕視自我
已成習性
羞於面對自己不完美的母親
就不意外了
算是另一個驚嚇吧
何來如此多的清高之徒
~自命乎?
競相數落自己母親的不完美
是為切割
還是怕虛幻的尊貴印象
不能突顯
2008年
臺灣政治再次站上轉折點
這一戰
民進黨失敗了
但留下
可供千古傳頌的
敗選風範
而昔日支持者的
熱情不再
是此刻民進黨的窘境
因果呢?
反省-
應該是帖良方
不解 不解
矛頭都不是自己
檢討始終是別人
好似在迷宮中
各自以亂槍制裁失敗者
而開槍的人
竟然那麼多
政治
有是非 也有黑白
在運作過程
卻不一定有
全然的個人公平
得利與吃虧
這筆帳
要集體來盤算
過度在意個人的得失與榮辱
通俗來說
無異是
弄壞一鍋粥的老鼠屎
這樣的人
不應該來淌這渾水的
長期以來
民進黨支持者
在乎的
無非是一種發自內心
風雨同舟
凝聚一體的感覺
那是一股無私的力量
是感動支持者
激發熱情的泉源
而今 消退了
橫在眼前的結局
對民進黨而言
怎一個慘字可形容?
但民心向背
是政治的鐵則
輪替也因此而必然
只是
先不論福禍
臺灣會再是一顆
油蔴菜子?
飄浮無定向
一如從前
如果這算是
臺灣的一道傷痕
蒼天能否給個答案
復原的機會
有幾許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無緣之緣
行駛著
生命的列車
或急 或緩
或穩 或顛
總是
一站停過 又一站
一車會過 又一車
交織出
一幕幕模糊的過往
匆忙入視野
又蒼促而出
拋向腦後
都還記得
那些佇足的日子
曾經流連而忘返
還有
擦身而過
來不及注目
已然無蹤影的
歲月斑痕
緣分吧
總覺得
上輩子曾約好
一起去投胎的
該不會是走太快
不然就是耽擱了
相信嗎?
天上一步路
到人間 已是一世代
別問 緣分在嗎
或許是不敢相信
但沒意義吧
多一題無解方程式
平添人生曲折
拂縐心海而已
且不論
天上那際遇
真的存在否
或重現機會已渺茫
下一回
可要設計好腳程
別忘了
一步都離不得
生命的列車
或急 或緩
或穩 或顛
總是
一站停過 又一站
一車會過 又一車
交織出
一幕幕模糊的過往
匆忙入視野
又蒼促而出
拋向腦後
都還記得
那些佇足的日子
曾經流連而忘返
還有
擦身而過
來不及注目
已然無蹤影的
歲月斑痕
緣分吧
總覺得
上輩子曾約好
一起去投胎的
該不會是走太快
不然就是耽擱了
相信嗎?
天上一步路
到人間 已是一世代
別問 緣分在嗎
或許是不敢相信
但沒意義吧
多一題無解方程式
平添人生曲折
拂縐心海而已
且不論
天上那際遇
真的存在否
或重現機會已渺茫
下一回
可要設計好腳程
別忘了
一步都離不得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芬蘭行旅

三月裡
北方的拉普蘭*
依舊積雪盈尺
一定是的
白雪的故鄉
就在這兒
是誰?
濺著雪花 正奮力奔馳

哈士奇
原來是雪撬的動力
不是台北街頭的寵物
麋鹿
卻是馴養家畜
桌上佳餚
美麗的極光
來自高能粒子與原子的撞擊
據說
是人類歸天之路的指引
亙古以來 照耀著
亞極區的塞米人**
一支困在歷史涵洞裡掙扎
歐洲的原住民族
二十一個世紀
或許更久
迭替的環境
掏洗著
來不及傳承的
塞米文化和語言***
彷彿沙灘上
揚起的浪花
化作無數水泡
正緩緩消逝
時間是文化沖激磨合的力量
但人類的愚蠢
自我優越的心理偏執
則是文化的殺手
多少特殊的生活體驗
因此沒了承續
瓦解於
串連時代的酷刑
從過去 到現在
未來呢?
站在地球的最北端
眺望 遙想
禁不住憂慮
被迫塗上彩妝的台灣文化
或不見斑駁褪色的外表
質樸的心
在迷霧遼繞中
卻已腐蝕大半
*拉普蘭(Lapland): 位於芬蘭最北端,地理上屬於亞極區 (subarctic)。
**塞米(Saami): 世居北歐,今僅存約七萬五千人,分佈於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等地。芬蘭的塞米人多集中於拉普蘭。
***為遏止塞米語失傳,芬蘭政府乃訂定語言保護法 (The Language Act),其中一項規定就是: 任何塞米人在執行官方事務,或在其居住區利用市政及公共服務時,有權使用塞米語,官方在必要時有義務提供翻譯服務。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臺灣人
「好騙 難教」
這舉世聞名的特質
似柔弱 卻剛愎
如晶片般
深植於腦 於心
轉化 再轉化
量產了
自以為是的台灣人
「羞赧 閉塞 少自信」
豔羨週遭
卻視己如鴻毛
外謙遜 內自卑
甘為奴僕的性情
奠定了
臺灣人的宿命
代代相傳
看不到盡頭
「貪財 怕死 愛面子」
無視天地之寬闊
不覺時光之久遠
所見總是當下
所求惟飽腹而已
生活之慾念既然卑微
怎須苛責手段
投機又何妨
「善良 土直」
草莽性格的爽朗不拘
彰顯出
親近與和善
卻往往眼目迷離
難以辨是非
臺灣人啊 臺灣人
開疆闢土數百年
有艱辛 也有驕傲
在歷史的堆棧裡
除了緬懷
可曾找到蛻變
就期待吧
會有一天
衍生新的民族氣質
構築在新臺灣人的基因體
而羽化
如蝶之蛹
這舉世聞名的特質
似柔弱 卻剛愎
如晶片般
深植於腦 於心
轉化 再轉化
量產了
自以為是的台灣人
「羞赧 閉塞 少自信」
豔羨週遭
卻視己如鴻毛
外謙遜 內自卑
甘為奴僕的性情
奠定了
臺灣人的宿命
代代相傳
看不到盡頭
「貪財 怕死 愛面子」
無視天地之寬闊
不覺時光之久遠
所見總是當下
所求惟飽腹而已
生活之慾念既然卑微
怎須苛責手段
投機又何妨
「善良 土直」
草莽性格的爽朗不拘
彰顯出
親近與和善
卻往往眼目迷離
難以辨是非
臺灣人啊 臺灣人
開疆闢土數百年
有艱辛 也有驕傲
在歷史的堆棧裡
除了緬懷
可曾找到蛻變
就期待吧
會有一天
衍生新的民族氣質
構築在新臺灣人的基因體
而羽化
如蝶之蛹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勝敗之間
兩軍浴血奮戰
勝敗之間
取決於指頭揉捏之際
的確
是現代人的福氣
勝者 得意如鷹揚
敗者 瑟縮如鼠輩
人性之必然吧
只是 這 勝與敗
老天可曾給個說法
是順天理? 還是應人欲?
人總有那一面
形而上的
在生命中又該有多少比重
或許 人是因此而分出層次
但永不滿足的欲求
是眾多臺灣人的共業
也是現代臺灣人的悲哀
曾有過熱切的期待
不願天秤失衡
但逆轉不勝
「今夜別為我哭泣」
是感傷? 是悲壯?
是面對失敗的坦然
也有感動吧?!
堅韌的母親
臺灣這塊土地的化身
在耳際正叮嚀著…
隱然成形的十八銅人陣 不在少林
在失敗者的心窩處
魂兮 魄兮
臺灣的芸芸眾生啊!
奈何橋上 且速回頭
勝敗之間
取決於指頭揉捏之際
的確
是現代人的福氣
勝者 得意如鷹揚
敗者 瑟縮如鼠輩
人性之必然吧
只是 這 勝與敗
老天可曾給個說法
是順天理? 還是應人欲?
人總有那一面
形而上的
在生命中又該有多少比重
或許 人是因此而分出層次
但永不滿足的欲求
是眾多臺灣人的共業
也是現代臺灣人的悲哀
曾有過熱切的期待
不願天秤失衡
但逆轉不勝
「今夜別為我哭泣」
是感傷? 是悲壯?
是面對失敗的坦然
也有感動吧?!
堅韌的母親
臺灣這塊土地的化身
在耳際正叮嚀著…
隱然成形的十八銅人陣 不在少林
在失敗者的心窩處
魂兮 魄兮
臺灣的芸芸眾生啊!
奈何橋上 且速回頭
訂閱:
文章 (Atom)